无论他做的有多好,你也都会说:表面功夫做给谁看!
指不定背地里有多肮脏呢!
简直糊弄鬼!
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太祖刘邦搞出来的三铢钱,似乎就是个绝对意义上的烂招。
经济搞崩,货币信用崩溃,国家公信力崩塌,顺带还把贵重金属也给坑了一把。
但作为皇帝,刘荣必须全面的看待问题。
——抛开事实……
额……
抛开这些表象不谈,刘邦的三铢钱,真的就没有一点积极意义吗?
过去,刘荣一直坚定地认为:没有!
三铢钱,就是刘邦这个不懂经济、不懂货币、不会治理国家的土老帽,一拍脑门搞出来的国家级笑话!
但在来到这个时代,尤其是从先帝老爷子口中,得知当年的真实情况——尤其是时代背景后,刘荣却不这么想了。
当年,汉家是个什么情况?
——天下人口不过千万余,且绝大多数都藏在深山老林,以躲避秦末战火纷争。
国家财政约等于零,国库穷的能跑耗子,刘邦堂堂天子之身,凑不出八匹同色的马,萧何、曹参堂堂汉相,却只能坐着牛车上朝。
穷!
刘邦建立起的汉家,从上到下、由内而外,都只透出个‘穷’字。
在那样的背景下——在全国范围,自皇帝以下无人不‘穷’的时代背景下,恰好关东又有足足八家异姓诸侯,需要刘邦兴兵征讨。
异姓诸侯必须诛除,而且片刻都拖延不得;
可一旦动了刀戈,从大军开拔,一直到叛乱平定,流出去的那都是黄灿灿的金子。
大炮一响,黄金万两,不外如是。
所以,刘邦不是不懂经济、不懂钱币,亦或是不懂如何治理国家、不明白三铢铅荚钱,究竟会为汉家埋下怎样的恶果。而是当时的状况,逼得刘邦只能用此下策,用时间换空间——用一个会破坏未来的方式,来暂且度过眼前的危机。
这就好比高利贷;
你借了,未来必定会被没完没了的利滚利压垮;
可你不借,你现在立刻马上就要饿死。
又好比两颗毒药,一个吃了立马死,一个吃了慢慢死,你还非吃一个不可……
至于三铢钱对于汉家,乃至于华夏文明的积极意义,刘荣也发现了一个。
——当年,遍及整个神州大陆的铸钱运动,虽然铸出来的全是三铢铅荚钱,但也恰恰是那场无人不参与、无人不踊跃的铸币运动,意外的在极短的时间内、极小的投入下,迅速统一了华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