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临函谷关’的话题时,刘荣都总是在说:且不说叛军打不打的下函谷关,只要出现在函谷关外,长安就要骚动,天子启就可能‘退位’!
若是不去考虑这件事的政治意义,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:按照以上假设条件,吴王刘濞,能不能打下函谷关?
大概率打不下。
但刘荣想说:凭什么?
凭什么不去考虑这件事的政治意义?!
——当年,吴王刘濞的叛军,但凡将一支偏师,乃至先锋,甚至是个位数的斥候送到函谷关外,那当即就是天下震动!
眼下,汉军将士出现在高阙外,难道就不会让高阙所守护着的幕南地区,以及幕南腹地的匈奴核心城市:龙城,因此而出现动荡吗?
诚然,长安是带不走的,天子启只能,也必须待在长安,而匈奴单于庭是可以到处游走的;
长安之于汉室的意义,远比龙城之于匈奴人的意义,重要不知道多少倍。
但再小的影响,那也是影响啊?
汉军将士兵临高阙,对高阙身后的幕南,以及龙城造成威胁;
就算匈奴单于,能随着单于庭而到处移动,也并不意味着匈奴人,完全不在乎幕南地区和龙城啊!
当年,吴王刘濞以十万有效兵力——尤其还是砸锅卖铁,老弱妇孺齐上阵的有效兵力,便逼得先孝景皇帝刘启腰斩自己的恩师;
如今,刘荣打算派出训练有素、战斗素养合格,且人数达到十三万的有效兵力,去突袭匈奴人在幕南地区门户:高阙。
匈奴人,难道就不会被吓得人心惶惶?
军臣老贼屁股底下的虎皮单于大座,难道就不会烫屁股?
就算此战,汉家无法打下高阙,甚至因此而引来匈奴人的猛烈反扑,刘荣也确信:此战过后,下一次来到长安的匈奴使者,必定不会是军臣单于所派出。
准确的说,是不可能由匈奴‘先单于’:挛鞮军臣派出。
说回高阙之战本身。
十三万作战兵力的投入,看似不多,但考虑到当年,吴楚七国之乱,叛军主力那十万人马,可以说是刘濞争天下的家底;
而高阙之战这十三万人,则是要挤在一起,攻下并守住高阙。
前者是一场波及大半中原的全面叛乱,后者则是针对单一关隘的局部战争。
刘荣很确定:这十三万人,几乎不可能同时上战场、不可能在高阙外铺的开。
考虑到目标的大小、战争的范围,十三万这个人数,已经非常高了。
更何况这十三万,还只是高阙战场的兵力投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