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治。”
——老四刘余,是见过三哥‘沉默寡言’的样子的;
故而此刻,见到三哥刘淤也能针对某事,发表并不太过抽象的看法了,自是由衷为刘荣感到高兴。
“保留了原胶西国的封土,算不上大,但也终归是在齐地,还算富庶……”
待听完刘荣后续的话,刘余这才缓缓点下头:原来如此;
“没什么值不值得的。”
——先帝掌权近二十年,将汉家从百废待兴的废墟中拉出来,还能有余力兴建九处马苑,已经是在抠砖缝;
当今天子启这二十二处,更是接连两代汉天子省吃俭用,饭都不多吃两口肉、衣服都不多穿两寸拖地,却动辄拨款万万钱,给硬生生用钱砸出来的。
···
“老八王胶西。”
“如果朝堂不出手,关中的粮价,怕是要自太宗孝文皇帝十一年后——时隔十五年,再次达到逾百钱每石。”
语带戏谑的一声调侃,惹得兄弟众人各自呵笑起来。
“往后,这个戍边之责,便要落在老五这个江都王的头上。”
天子启掌权七年,建了二十二处。
刘荣开口第一句话,说刘余被封去了楚地,刘余本还感到有些疑惑。
“——会很苦。”
“过去这几年,长安坊间都传遍了。”
“若晁错是在太祖皇帝朝为内史,怕不是会被萧相国用唾沫砸死?”
等到了刘荣这一朝,战略准备工作便将接近尾声。
却是没再拿已经死去的晁错说事儿,而是自然的将话题拉入正轨。
而眼下,战略准备基本完成,天子启的身体状况又不很乐观;
大大方方为弟弟的努力作出肯定,也不忘对二弟刘德夸上一句‘教得好’,刘荣便将话头接回。
“不封一个壮王过去戍边,是万万不行的……”
“关东虽仍被诸侯占了大半封土,但终归是被削夺了不少权柄,朝堂也总算能说的上话了。”
“学得不错。”
不出意外:听到各自都只领到了一个郡的封土,兄弟二人都难免有些失落。
其中最重要的,显然是导致汉家在面对匈奴骑兵集群时,因兵种克制关系,而处于战略劣势的战马奇缺问题。
“御史大夫之所以要先做内史,便是因为这‘小一号的丞相’,是成为真正的丞相的考验。”
看似随口一提的话,却是惹得老四刘余面上,顿时绽放出一朵灿烂的笑容,当即便起身,对刘荣拱手道谢。
真到了要命的关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