陛下为先帝所唾骂;”
“第二次,先帝耳提面命,对陛下再三训诫。”
“直到最后一次,先帝才沉默的点了点头,算是认可了陛下在思贤苑取得的成果……”
听闻申屠嘉此言,刘荣也是面带认可的点了点头。
这些事,刘荣自然是了然于胸。
尤其是最后一次,老爷子费尽心机,花了老鼻子的力气,在思贤苑挖了一条二十多里长的水渠,才得到先帝‘绷着脸点个头’的成果,更是刘荣终身难忘的记忆。
——先帝对自己的太子,当真是严苛至极;
就像是后世,那句‘棍棒之下出孝子’,又或是‘玉不琢,不成器’一样:在先帝堪称严酷的调教下,老爷子经过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,也终于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封建帝王。
到了刘荣这一代,老爷子对刘荣——对自己的太子储君,显然比先帝要宽容的多。
但刘荣也同样清楚:老爷子的宽容,仅仅只限于嘴皮子上,不会对刘荣动辄斥责呵骂、言语贬低。
当刘荣做出让老爷子失望的事时,这位冷酷无情的孝景皇帝,只会比先帝更无情、更决绝……
“父皇第一次大计,是在新元元年初。”
“如此算来,今年年末,便是父皇这一朝的第二次大计。”
“——彼时,孤这方博望苑就算才设立半年,也还是要参加这次大计。”
“即便朝野内外不会为难,但若是拿出来的成果太差,孤这个太子储君,也是要面上无光的……”
刘荣图穷匕见,申屠嘉便也当即了然,按下稍一沉吟,便对刘荣郑重拱起手。
“今岁,关中粮价不稳,粮产大概率不会高。”
“如果博望苑粮产能高些,这一次大计,家上便可不必忧心。”
“至于下一次大计,便是在三年后;”
“三年时间,足够家上在这方博望苑,做出许多成绩了……”
申屠嘉一语即出,刘荣先是认可的点点头,旋即望向另一侧的表叔窦婴。
待窦婴也缓缓点下头,便也当即有了盘算。
“那就先如此吧。”
“亲军卫队的事,就等冬训后再说。”
“近几日,孤先见一见少府,把太子卫队需要的军械,还有博望苑冬训时,需要发放给参训男丁的粮食办妥。”
···
“三位老师,便在博望苑稍住几日。”
“孤还有一些事,需要向三位老师好生请教一番。”
见刘荣有条不紊的将流程安排好,顺带把三人也安排妥当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