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就很简单了,就是自巫县出发,一路朔江而上,不断攻拔据点即可。
这一路可不好走,沿途关隘据点无数。
仅仅是长江上,就有鱼复、朐忍、临江、平都、黄石、枳城、江州等关隘重镇。
除此以外,进入蜀中汉水后,尚有垫江、安汉、德阳、广汉、涪城为阻。
若是走湔水的话,一样也有符节、江阳、汉安、资中、牛鞞等地为阻。
这些县邑、关隘尽数都在江边,因此水军乃是重中之重。
而且因为长江三峡的缘故,逆水而上时,大船很难行进,尤其是楼船,那更是不能成行。
因此,艨艟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。
结实厚重的艨艟,吨位又不算大,可又能同时承载二十至五十人,显然极为适应此次行动。
刘封看罢计划书后,觉得诸葛亮、陆逊、庞统等人的思路是正确的。
想要入蜀,必须依托河流进军,否则那恐怖的山区就足以给后勤制造出噩梦一般的难度。
但缺点也有,那就是操之过急了。
这也不怪他们,先前自己也曾提过要求,必须要尽可能的封锁消息,不让北面知道。
最好的封锁消息的手段不是封锁本身,而是迅速解决战斗。
若是能够半年内解决益州问题,那根本就无须封锁消息了,这就是速战速决的高价值所在。
当然了,这是不可能的事情,除非益州本土势力集体倒戈自己,就像东晋桓温伐蜀时,成汉皇帝丧失民心,蜀中各地豪强势力派人物居然悉数袖手旁观。
桓温的水军自江陵出发,居然长驱直入,不受任何阻挠的进军到了犍为郡,然后在成都西南面按部就班的登陆,决战的对手也仅仅是成都的成汉禁军。
要是没这好运气,别说半年时间了,恐怕两年内能够拿下益州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。
刘封思考之后,抬手修改起计划来。
“伐蜀大计,当分为四个阶段。”
刘封习惯性的在悬挂起来的地图上演示起来。
“第一阶段,以交州蒯先生全权负责,主力为贺齐的山越新军和高顺所部,再配以薛州、郑宝以及交州水军。”
刘封在交趾、苍梧和榆林三郡点了点:“此阶段大军可兵分两路,一路以温水(即后世珠江)为依托,沿温水一路西行,至益州郡北上。”
这里的益州郡是郡国,隶属于益州之下的,并非是益州。
益州郡的位置在滇池附近,郡治所在的滇池就是后世云南晋宁附近。
这条路相当成熟,水量充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