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顿说:“你应该清楚帝国目前面临的处境。”
听到这话,北川一郎的神情也凝重起来。
此前,他们的盟友德国人只用一个多月就拿下了苏联国土数百万平方公里,毙伤苏联军队数百万,德军靠着坦克飞机利用闪电战,长驱直入,直抵苏联十月革命的发祥地--列宁格勒城下。
就在德国人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的时候,结果等待他们却是无比痛苦且漫长的鏖战。
为了对付列宁格勒这一座小小的城池,他们费了半年,自己死伤五十多万,造成对方军民死伤接近百万,就是攻不下来。
先前,眼看德军将不可一世的苏军揍得落流水,简直天下无敌,日军也受到刺激,喊着“不要误了最后一班公共汽车”的口号,同样向中国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局部进攻。
但战局并不是那么乐观,可谓各有胜败,如“土木系”二号人物罗某英指挥的“上高会战”的大胜,总参谋长何敬之指挥的“中条山战役”的惨败,总的来说,日本赢多输少,即便是赢,赢得并不轻松。
日军明白,这是中国的人口优势开始发挥作用了。
几场大战下来,双方都在紧急招兵,中国的新兵虽然和以前一样缺乏训练,但日本的新兵也强不到哪里去,和以往经过层层选拔、得到足够训练的老兵差距太大了。
除了人口劣势之外,日本本国贫乏的资源也使其无力支持长期消耗战,而在中国占领区,大规模敌后游击战的存在,让他们“以战养战”的想法成了妄想。
尤其是在国际上,德意日结盟后,曾经采取中立态度的美英也开始偏向中国,对日本实施经济封锁,战争资源正一步步走向枯竭,如果再得不到补充,那只有从中国撤兵了。
但是,这让日本人如何甘心?他们想到的破解当前困局的办法,也很简单,很疯狂。
日本人决定做三件事。
第一,彻底摧毁美英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,打破他们对日本的海上封锁。
第二,占领东南亚,以获取那里富庶的战争资源。
第三,进入缅甸,摧毁中国的生命线——缅甸公路,掐死中国。
但按照正常逻辑,鉴于苏联的国力不如美英,那么日军应该北上和德军合作,率先搞垮苏联才是,但日军高层内部对北上和南下的问题同样争执不下,最终海军集团的意见占了上风,他们决定南下。
但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,都需要兵力,兵力从哪里来?
目前日军本土驻军三十万,海军约三十五万,驻守东北的关东军约八十万,在中国境内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