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战事一定要让朝廷先打,只有朝廷先打,我们才能反击!”
刘继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见解,而曹茂听后则是眉头紧皱,片刻后才道:
“如果朝廷先打,那肯定是齐头并进,官军队伍会拉长,确实容易我们突击,但我们能应付过来吗?”
诸军齐头并进,各军之间的距离也会随着深入陇右境内而拉大,毕竟陇右境内多少而少路,官道都在都护府掌握之中。
他们只能按照官道进军,破城后方能汇合。
简单来说,他们在没有攻破城池前,越深入陇右,与各军联系就越薄弱。
这点有利于陇右反击,但也代表陇右的守城压力会变得更大。
如果某个点出了问题,导致官军在某处汇合,那突袭的难度也会增强。
至少在曹茂看来,他没有自信在某个点被击破前,率先击破围攻城池关隘的五支兵马。
不止是曹茂,就连李骥等人也没有自信肯定。
他们即便算上州兵和屯兵,也不过十万大军,而官军调集的兵马,至少从掌握的情报看来,应该不低于十五万。
他们是以少打多,以弱打强。
李骥他们想要突袭,也是想着集结军队,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结果。
他们的想法,倒是与明清萨尔浒之战的努尔哈赤想法相差不多。
陇右军素质较高,官军虽然在数量上压住了他们,可官军分兵五支,陇右若是集结临州三万马步精骑去单独对付一支官军,除东边的王式外,打其余几支官军,都是以多打少。
如果不出问题,确实能够在局部打出优势,甚至击溃一支官军,将整体兵力拉回到持平的程度。
更何况刘继隆在几个月前也说过,先拿下朔方,再拿下秦陇,最后便是挥师南下,占据三川。
李骥和崔恕的想法,完全是按照刘继隆此前制定的进攻目标而进行的。
按理来说,刘继隆应该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,可刘继隆并没有。
当着众人的面,刘继隆开口说道:“官军远道而来,不会急于进攻,就算着急进攻,也不会从北边主攻,而是从地形更复杂的南边。”
“南边的高骈、李福二人手中兵力不少于三万,若是有希望拿下六州之地,他们甚至能增兵到五万。”
“我们不管去北边作战,还是渭州与王式对峙,亦或者南下先解决高骈和李福,都会留出一个战略空隙。”
“别忘了,我们地势复杂是我们的优点,也是我们的缺点。”
“如果以渭州为中心,南下最南边的茂州需要八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