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道关隘。”
面对杨玄冀的这番话,王式十分满意,且颔首说道:
“我军自与叛军开战以来,杀贼不少于万人,陇右虽号称十万,实则兵马不过六七万。”
“即便陇右有百万之众,可是以百万人口养军六万,他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?”
“我军眼下尚有十二万大军,光秦陇二州便聚兵八万。”
“刘继隆若不想被朝廷拖死,便只有强攻一路!”
“我军以逸待劳,丧师五万也可承受,但陇右丧师五万,便要覆灭!”
王式仿佛在与杨玄冀交谈,又像是在为自己打气。
不过对于他的这番看法,杨玄冀及远在长安的李漼无疑十分认可。
陇右主要依靠丝路香料来维持陇右的军队,如今长安切断了与陇右的贸易,陇右的香料积压在手中,不出去。
长此以往,陇右绝不可能比拥有朝廷作为靠山的讨陇大军长久。
二人交谈间,却根本不知道,刘继隆已经绕道前往了渭州的襄武县。
渭州地形复杂,但渭河却给渭州带来了足够狭长的冲击平川。
如今的渭州,早已不是吐蕃治下的渭州了。
此时的渭州拥有三万户人家,十二余万口百姓,耕地近三十万亩,虽然看似很少,但依赖农业的百姓却并不多。
渭州的矿场和军械坊,需要数千男人维系,每个男人都代表着一户人家。
除此之外,便是无数参军的青年们。
陇右六万战兵和四万州兵、屯兵中,光渭州籍贯的兵卒就多达两万余人。
整个渭州,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人在为衙门干活,军饷工钱也从不拖欠。
当初刘继隆之所以往渭州迁徙这么多人口,也是为了方便日后爆发战事、征兵东进。
如今战事爆发了,陇右军的死伤确实不小。
各州有伤兵四千多人,阵没将士接近一万,战兵中有三个镇的兵马接近空额。
正因如此,当朔方之役结束后,刘继隆便派快马告知高进达于渭州募兵操练。
此时距离高进达募兵操练,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。
作为渭州治所的襄武县外,军营无疑成为了最热闹的地方。
“杀!杀!杀……”
渭州镇军营内的校场上,近万赤膊上身,年纪二十出头的青年子弟们正在持着木质的长枪、钝兵、弓弩操练大阵。
他们的身体素质不错,但眼下还没有达到负甲训练的程度。
校台上,一名都尉正手持令旗挥舞,其身后的旗兵则是根据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