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,包括保和殿在内。
若是拖慢了工期,让康熙丢了面子,作为工部的管部阿哥,胤禑责无旁贷,肯定要挨骂。
挨骂,总要换点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吧?
可是,油水都被内务府的贪官污吏们拿走了,胤禑自己却没有半点好处,还要被康熙骂,这怎么可能答应呢?
“赫奕,若是拖慢了重修的工期,让汗阿玛在天下臣工的面前,失了颜面,你负全责?”胤禑不是想反贪,而是不想平白替硕鼠们背黑锅而已。
扯皮扯到现在,老四看不下去了,他冷哼道:“国内没有的楠木,你们打算多少银子去南洋购买?”
这还是屁股决定脑袋!
老四管着户部,重修保和殿固然重要,若是费用超过太多了,那就要拆了东墙补西墙了,最终,还是老四为难。
一提到银子的事情,赫奕真没办法圆谎,只得老调重弹:“修宫室殿宇,照例只能由内务府采办。”
他一说这话,胤禑一直看着康熙,索性不吱声了。
康熙还能不了解胤禑的脾气么?
胤禑的意思是说,反正整个大清都是您的,您如果乐意被内务府当肥羊宰,就请给个准话吧?
采购楠木这事,内务府根本不占理!
康熙忍了又忍,终于忍不下去了,便冷冷的说:“赫奕,采购南洋的楠木,真需要三百多万两银子?”
作为老内务府,赫奕精通算帐之术,他从运输的工钱,海外的船钱,沿途的饭钱,一路算下来,三百万两银子居然还不够!
“小十五,若是交给洋商去采购,大约需要多少银子?”康熙扭头又问胤禑。
胤禑装作没看见赫奕哀求的眼神,异常沉稳的说:“充其量,也就是广州海关监督衙门,一年的总税入了!”
“滋……”康熙倒吸了口凉气,居然省了几十倍的投入,这也太过夸张了吧?
这就涉及到了放眼全球的大见识了!
洋商们,不远万里来大清做生意,图的就是个利润。
但是,广州海关监督衙门,连个明确的税目表都没有,张三信口收一百两,李四张嘴就敢收一千两,
胤禑的提议,正好极有针对性,洋商们左手交楠木,右手获得该船货物免税的待遇,简单易行,很容易控制。
再说了,用楠木交税,正好是朝廷之需,一举两得也!
当然了,老四省了海量的银子,康熙重修了保和殿,胤禑获得了知洋的好印象,皆大欢喜!
然而,唯一损失惨重的衙门,只能是内务府了。
内务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