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好好干活,但是还像以前一样,就意味着成本要上涨一部分,这样一来各工坊的物品价格也跟着上涨。
各行各业都在上涨物价,老百姓的开销就不只是粮食涨价的几个铜板,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,他们怎么受的了。于是,要求加薪的呼声越喊越高,有些小老板撑不住了只能相应的涨些工钱,不愁工人的大老板们还在硬挺。因为一旦工钱涨上去成本又要增加,羊毛出在羊身上,最后还是要进行第二次涨价。
一时间大元和陇南国的整体物价都有不同程度上涨,当然这也直接会影响到皇宫里的各项物资开销。占楚和戚宸轩刚刚登基为帝,虽然屁股坐稳了,但是国家机体却不像以往,所以一点小事都有可能是大事,更何况是物价上涨的民声大事。
二人纷纷下令查询物价上涨的原因,最后查到根上是因为粮价的上涨。关于粮价上涨的问题,两个人还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。粮食在三国之间向来是君王的软肋。
没有足够的粮食对老百姓进行补充,商家因为粮食短缺涨价也是理所当然,要么朝廷拨款补足粮食差价,要么朝廷供应平价粮。但是这两件平息措施都是他们二人给不起的,至少目前是给不起的,所以最后只能沮丧的听之任之。
然而这一切还没有完,一个月后,月惜又下了第二道命令,三国的粮食再加价百分之五十。
这下连大商家也受不住,纷纷涨价,才不至于自己受损失。当然受害最深的是老百姓,有地种粮的农民们有自己留下的多余粮食,但是日常生活用品和衣物、婚丧嫁娶这些还是需要钱购买。
还有很多大城小镇的老百姓们在外帮佣,挣的都是每周固定的生活费用。现在所有的费用都在上涨,如果工钱不涨,家里马上就开始捉襟见肘。于是纷纷罢工要求东家给予涨工钱。
这一下大元和陇南国的各个城镇都乱哄哄,再不管他们,听之任之的,最后一定会发生事端。最后占楚和戚宸轩不得不从有限的国库银两中,提出一部分平息物价,但是这就意味着,他们二人原打算用这部分钱,研制新武器的念头不得不搁置一段时间。
这还不算完,一个月后,月惜再次下了第三道命令,粮价再次上涨百分之五十。
三个月里三道加价的命令,老百姓几乎快要崩溃,当然占楚和戚宸轩也快要奔溃了。这些粮商们是怎么了?怎么和商量好的一样,涨价都同时涨,究其原因是,他们上面的供货商涨价了,他们也没有办法。
更离奇的是,问他们级供货商是谁,他们居然全都不知道。只知道,每月到日子都会有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5页 / 共5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