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当即撇了撇嘴,心说文人相轻,果然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
众人却连忙叫苦道:“闯爷,您行行好,给条活路吧!这几年来,您在哪家报纸上开连载,哪家报纸就被官府查禁,您要是再不封笔,咱可就没地方投稿了!”
“怎么没地方投稿啊?”闯虎急忙反驳,“别胡说八道,那几家大的报馆,不是还没倒嘛!”
“那不是因为人家没登你的文章么?”
“行了行了,别在这怨天尤人,我今天请各位过来,就是为了找你们约稿的。”
“你请咱们过来?”众人互相看了看,“不是王先生叫咱们来的么?”
雅间里的这些笔杆子,都是经常在报纸上给江家唱赞歌的人,因为唱得足够好、足够肉麻,所以润笔费格外丰厚,大家也是召之即来,挥之即去,彼此合作多年,早已心照不宣。
闯虎清了清嗓子,却说:“呃……王先生有事儿,暂时脱不开身,待会儿才能过来,所以就先委托我给各位出个题目。”
众人听了,连忙摆手道:“不行不行,您出那种题目,咱们可写不出来。”
“嘿,我还没说呢!”闯虎连忙争辩起来,“都听好了啊,这次的题目,叫‘高丽风情’!”
“写窑姐儿呀?”
“什么窑姐儿,要写的是西塔高丽街的风俗人情!你们几个,主要写正面方向,要写出对流亡者的悲悯和同情;你们几个,主要写负面方向,要写出对二鬼子的忿恨和厌恶!另外,还得分批次发表,别都赶一块儿去了!”
座上的无耻文人一听,觉得闯虎不像是在玩笑,便都纷纷靠在椅背上,环抱双臂,一边抽着烟卷儿,一边掂量着该从哪方面入手,以便大做文章,混淆黑白,搬弄是非……
…………
于此同时,就在走廊尽头的另一间包房里,王正南轻轻地关上了门板。
这间包房不大,只有一张小圆桌,靠近窗边的位置上,坐着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个头挺高,眉目狭长。
此人名叫朴泰勋,是“义烈团”成员,曾经跟江连横见过一面,受过江家的资助,方才逃离半岛,并在奉天定居下来。
王正南缓缓坐下,头一句便问:“来的时候,没人跟着你吧?”
朴泰勋很笃定地说:“王先生放心,我都已经习惯了,出门在外,恨不能就像做贼一样,小心着呢!”
“那就好,那就好!”王正南点了点头,紧接着又问,“最近生活上没什么问题吧?”
朴泰勋忽然笑起来,却说:“王先生,我来奉天都快三年了,在此期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