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不稳定。
磕了碰了,摇了晃了,甚至放在那儿温度高了、氧气多了之类,都能给你炸上一下子。
然后,要命的来了。
——当一口陶罐,装满了丁号炸药,被投石器抛出时,从抛出的一瞬间,一直到落地,这整个过程中,都有可能因药物震荡而发生爆炸。
最好的结果,自然是落地炸。
但‘人家’脾气怪的不行,落地也未必炸,说必定就是陶罐破碎,灰黑色粉末洒一地的尴尬场景。
最差的结果,就是在投石器发射的瞬间爆炸。
这种情况只要发生,那汉家最少也要损失一架投石器,一组数量的投石器操作员,以及负责实验的墨者。
你猜那些个墨者怎么死的?
真当他们有事儿没事儿,都搬黑火药玩儿啊?
在刘荣的印象中,死于以上这种情况的墨者,大约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。
余下一半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有的是陶罐都装填上投石器了,结果一个意外,陶罐滑落在地;
有的是陶罐顺利发射了,结果就飞出个三、五丈,便在空中爆炸,直接把整个投石器机组人员,外加那个负责实验的墨者纳入了杀伤范围。
只能说,这个东西很麻烦。
从置备的那一瞬间开始,一直到爆炸,于天地间灰飞烟灭为止,麻烦都不会消失,而是会接踵而至。
就说眼下。
方才,刘荣交代秦庄:要置备一千斤丁号。
置备的过程中,大概率无法避免死人。
置备好了,分装于陶罐的过程中,怕也同样无法完全避免伤亡。
分装好了,一切就绪,可以起运了,麻烦却非但没有结束,而是刚刚正式开始。
这一千斤丁号,刘荣为什么要特意交代分装、分人、分批次运往博望城?
因为这东西的‘联动性’,实在实在高得离谱。
比如一间库房,你在两个角落,分别对了百十来斤这个东西,二者相聚百八十步。
这一头炸了,指不定就有火星子飞到那一头,把那一头也给炸了。
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秦庄才会说:这东西,真的不能用。
因为真到了前线,一旦这玩意儿‘闹脾气’了,那我军将士,当真是要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
而分装、分人、分批次运输,本质上也不是在避免事故,而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,来降低事故的规模,以及闹出来的动静。
好比说,如果没有刘荣这专门交代,这一千斤丁号,大概率会装在同一辆马车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