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陶罐一斤的丁号举例。
一汉斤,便是后世二百五十克。
这还只是药物量,还没将作为‘辅料’的碎石子,以及作为容器的陶罐计算在内。
全部加在一起,这么个装有一斤丁号的陶罐炸药,重量大约能达到十四汉斤,也就是后世三公斤般。
这么重的玩意儿,而且还是拿陶罐装着,让单兵去投掷,显然是在异想天开。
所以只能用投石器,把陶罐当做石头,往敌人所在的方向砸。
当然,投石器把这些陶罐投出去之前,得先给这些陶罐点火。
而问题,也就出在这个缓解了。
——首先,作为刘荣认知当中的‘烈性炸药’,这丁号,本身在储藏、运输过程中,就算不上稳定。
搬运过程中,颠了一下、晃了一下,又或是磕了碰了,那是半点儿不惯着你,说炸就炸!
甚至哪怕你不同他,就把他稳稳当当放在那儿,他也可能因为某些奇奇怪怪的原因,冷不丁给你炸一下子。
可能有温度因素,也可能有药物之间的挤压作用之类——刘荣也搞不懂。
偏偏这玩意儿,毕竟是国家机构要批量生产,哪怕是在试验阶段,你也不可能一斤一斤的用。
于是,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,鲁班苑便解列发生了数十起丁号炸药意外爆炸,所引发的大规模伤亡事件,以及紧随其后的火灾。
如果说,运输、储存过程中的危险性,还能归类为运输安全、仓储安全没做到位的话,那在实际应用当中的问题,就是实实在在的时代局限性了。
——怎么点火?
一套罐里小半都是黑火药,但凡沾点火星,你这辈子就有了!
那怎么办?
只能先把陶罐装上投石器,然后在投石器发射前的片刻,用中间媒介充当火印。
但这媒介,却是让人伤透了脑筋。
布条?
既然陶罐里都是火药,这个布条自然只能挂在陶罐外面,在陶罐离开投石器后,在一点点烧进陶罐内部。
但问题是:陶罐被投石器抛出,那是一路‘风驰电掣’啊!
啥样的布条,能在跟随陶罐‘飞翔’的过程中,依旧保证自己还在燃烧?
如果单只是这样,那边也罢了。
大不了汉家想办法,先用火箭朝敌人所在区域放火,亦或是用乙号烧出一片火区,然后再投这丁号过去,好达成‘落地就炸’的效果。
但坏就坏在:没这么简单。
先前提到,在运输的过程中,乃至仓储的过程中,这丁号就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